技術提供:Blogger.

搜尋此網誌

Posted on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
關於楓樹窩 徐璟蓉2011 年5 月


在未開發前,滿山遍野有天然楓樹林,逢仲秋楓葉遍地,詩情畫意,如人間仙境,故名「楓樹窩」~ 摘自通霄鎮志

順著山嶺彎延的山路而上,烘爐崎口有棵榕樹根系盤紮,行人到此即有一股涼風拂面,早期居民挑柴及龍眼到通霄市集賣的路程,崎路令人不得不在此換口氣,休息 一下。聽爸爸說這棵榕樹是阿婆從老家屋後的一棵幼苗,帶著三四歲的哥哥到烘爐崎種,讓路人乘涼,如今以車代步,經過時只留塵土給榕樹。爸爸說楓樹窩:「在 日治時期,因為要劃入保安林,於是居民大量砍除楓樹,以確保耕種之地。」難怪、身為媳婦的我始終納悶為何名叫楓樹窩,卻不易見楓樹?近年來通霄鎮推廣種楓 樹,慢慢又見楓樹,去年爸爸在田裡也種了不少楓樹,不知108 歲的阿婆,每天在散步時有沒有發現呢!
楓樹里有楓樹國小(距離國道三號 兩公里 )與社區活動中心,社區活動中心為居民主要休閒集會處。楓樹國小是座迷你小學,是外子的母校,早期全校兩百多位學生,現在出生率逐年下降,班級經營小班 化,師生在餐廳圍桌一起用餐;在校園裡逛,看公佈欄就知學生數逐年減少。外子常常夢到兒時景象,從他身上看見遊子思鄉的渴望。兒子還小時,每次回老家,跟 著爸爸去投票、採收水果、一起上山、下池塘、菜園、拜土地公、到國小玩球……,讓我有機會多瞭解一些陪伴外子成長的環境,也反思自己如何教育孩子。
在政府鼓勵休耕政策下,農村已不復風吹稻海飄飄的情境。前年回老家向爸爸請求撥給一塊休耕田,與大自然實際接觸後才發現田地之外另有世界;路的盡頭是保安 林,幫社區保水;小溪一直在見證著保安林裡發生的事;每週到田裡工作總覺得太陽從東邊起床到西邊睡覺,好像偷偷地改變一點點運行角度;夏日的風吹過樹林, 有如經過空氣清淨機過濾,去除浮塵後既保濕又帶點涼爽,真是舒服啊!工作累時,慢慢伸直腰背站立田中,閉目養神之際,我就像一棵樹,接受陽光照耀,疲累早 從腳底溜進土裡;雙腳踩在土地上,700 多個日子的堆砌,我與土地的連結有如樹根般愈來愈緊密,更深切感受到先祖為這片土地付出的心血。
早期客家有『換工』精神,哪家有事(婚、喪、割稻、農忙)大家一起到那家幫忙;聽娘家媽媽說以前楓樹窩做戲請客,切的雞肉塊不怕別人吃(指切的很大 片)……等等。看見社區裡一個三合院古宅還蠻完整的,目前住著一對老夫妻過著耕種生活,在我腦中浮現一幅構圖:【楓樹國小學童&三合院的古宅&自然耕種田 園】,編織一個兒童在國小畢業前的成長環境,引領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習,奠定美好人生的第一個十年,不要讓社區的孩子為了上幼稚園而被迫離開家鄉,一 代代重演與家鄉愈來愈遠、愈來愈陌生,也跟土地愈疏離的悲情。以三合院古宅作基地,社區的老人與孩子一起打造社區。當孩子更了解長輩,關心社區發展,他就 更認清自己。
Read More